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憶經學的護持者丁亞傑教授〉

楊自平 100.9.15


今年97中大儒學研究中心師生一行十人,由丁亞傑教授帶隊,參加由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主辦、聖源書院承辦的「第一屆兩岸四地中華文化博士論壇」,進行為期四天的學術交流與參訪。非常遺憾,在99,會議的第二天,中午用膳畢,午休時間,丁亞傑教授因身體不適,緊急送醫,搶救無效,離開人世。同行的師生,都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內心哀痛不已。
在這樣感傷的時刻,身為教授的同事兼好友,暫時強忍哀痛的情緒,藉由簡短文字表達對教授永遠的懷念。
顧與丁教授在中大共事七年多的時間,對他治學之勤奮,教學之認真及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與參與,都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在治學成果上,教授專治春秋學,尤精於公羊,同時亦兼治桐城派經學及文學孟子學。在《春秋》學方面,關注重心在解經方法,即義例解經與據事直書,並認定朱子、方苞到張自超均屬於主張據事直書的作法。在方苞研究方面,則指出方苞由文學、理學到經學的學術歷程,進而反對過去學界僅將方苞定位在文士,忽略方苞學術的整體性。同時亦針對方苞經學作極深入的研究,包括方苞學中的女性角色與地位的探討,以及指出方苞的《春秋》學及《詩經》學是以禮為核心。在文學《孟子》學研究方面,教授分別從晚明及清末加以考察,指出文學《孟子》學是透過對文章作法的分析,提出異於從義理向度進行研究的不同見解,即此見出孟子如何以理想的文章寫作展現其義理。綜觀其治學成果,旨在擴展經學研究的範圍,包括治經方法的探究、新議題的拓展,這些成果為現今經學發展提供極佳的研究方向,為經學的豐富性、致用性與現代性作出重大貢獻。
在教學與學生輔導上,教授在中大開設了《左傳》、《古籍閱讀》、《清代學術史》的課程,對學生啟發甚多,並利用課後為學生舉辦讀書會。他的教學與輔導,深受學生肯定,曾於97年度榮獲中大教學優良獎及優良導師的殊榮。
在公共事務的參與上,身為一位經學研究者,教授以現代經學學者自期,無論是校務或系所事務,都積極參與,勇於承擔。但他在世時也常感慨,在學界現實壓力下,許多人不願參與公共事務,致使出現分工不均的現象。在這樣的困境下,教授義無反顧的勇者精神,深深令人敬佩與懷念。
教授對經學的傳衍念茲在茲,在生前號召學界同道組織並完成《朱子語類》三年研讀計畫及《四庫全書總目》四年研讀計畫。原本他期盼再組織《資治通鑑》的讀書會,可惜未能如願。
身為同事兼好友,此時所能做的,便是將教授對學術所作的努力及貢獻,真切表述,並道出教授畢生理想及未竟志業。但因學力有限,無法充分呈現,還請各位先進見諒。僅藉此篇短文,表達對教授最深的敬意與無盡的懷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