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悼念丁亞傑教授〉


廈門大學 蘇新春
 
 
  9月23日收到李淑萍教授從臺灣發來的郵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很遺憾地來信給您報告一件事”,心中陡然一驚。兩年來李教授帶來的都是好消息。我往中央大學任教都是李教授在張羅,每次信都告訴著一步步的進展,沒讓我操一點心,以至4月份在中研院訪問時遇到擔任國科會客座教授專案的評審專家葉研究員,她說到入選難度之大,見我沒有一點感覺,頗覺意外。這是第一次見到李教授來信說到不好的事,不由得緊張起來。
  我小心翼翼地把目光移到第二行:“丁亞傑老師日前驟逝于山東……”,卻把我駭得口瞪目呆,“系內同仁無不悲痛扼腕,同心協助處理喪葬事宜,想起您與夫人林淑貞教授也有一面之緣,系內幾位好友討論後,囑我……。”從驚駭、悲痛中緩過神,翻找出628我們出遊新竹清泉張學良故居的合影,看著亞傑那祥和、沉穩的神情,看到倚在他身旁溫文爾雅的太太教授,想起了交往的點點滴滴。
  第一次與教授相識是在四月中旬。那天上午我和曹老師在文學院學術交流會上作報告,我報告的題目是漢語語料庫的創建、開發與完善,老師報告的是對一部古代經書的考證。臺灣高校中文系的學科佈局重在中國傳統經學和小學,對語料庫較為陌生,老師們對我報告中“權”在年度漢字調查中位於第203位的高頻,在小學生用字表中卻位於2465的低頻;“蝌”在年度調查字表中位於4824的低頻,在小學生用字表中卻位於1034高頻的現象頗感興趣,結合華語教學中的字詞安排紛紛提出問題,場面甚是熱鬧。這時一位中年男教師對曹老師報告提出了一個討論問題,具體內容我已不太記得了,只覺到他觀察的角度很是獨特,立即吸引了講者和聽者的思考和熱烈討論。散會後我上去與他握手道謝、道別,才知道他就是經學研究專家丁亞傑教授,底氣十足的中年男聲,話語中透著學術根柢的深厚,儒雅和謙和感染著在他氣場範圍內的每一個人。他說曾到過廈門,讚美那是一座漂亮的城市,下半年還將前往筼簹湖書院講課,邀請人是林興宅教授。興宅教授是知名的文藝理論研究家,與我同在廈大中文系,也是我崇敬的前輩學者。我和亞傑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仿佛有許多因緣把我們連到了一起。
  我返回廈門的時間是7月底,6月下旬臺灣高校進入暑期,文學院和中文系在放假前分別舉行了兩場送別聚餐會。語言專業的老師商議著也要來一次集體活動,特意來徵求我的意見,最後確定了參觀新竹清泉的張學良故居地,用餐選在“山上人家”休閒農場,委託家住新竹的楊自平教授落實行程。清泉位於深山處,山高路陡,楊教授與先生怕路況不好,還親自駕車實地走了一遭,排出了詳細行程,出行日期就定在6月28日。那幾天受到颱風影響,陣雨不斷。李淑萍教授夜聞風雨難寐,心憂兩難,既怕風雨帶來安全問題,又怕錯過結伴出遊留下遺憾。好在28日清晨太陽爺爺露臉,終於如願成行。一大早我們從桃園中壢出發,到竹北與楊教授夫婦、丁教授夫婦會合,然後一起前往清泉。那是第一次見到丁太太林教授。林教授在中興大學任教,在新詩方面有深厚造詣,伉儷同攻中國文學,一位以古典名世,一位以新體見長,好一對令人豔羨的學者夫妻。歸途分別時,丁教授和林教授還以一罐珍貴的臺灣茶相送。品茗味情,分外意重。事後老師們多次感歎道,在中央大學共事十多年,這樣的集體出遊還是第一次。在我聽來則是感謝不已,同事們把如此鄭重的一次給了我,足見同事之間的情誼。每每想起新竹清泉之行,就會想起一起出遊的每一位。驚聞噩耗,第一反應就是找出清泉張學良故居前的合影,情之所不可抑矣。睹亞傑雅影,目光良久不能離去。
  中大中文系對訪問廈大有著期待,原希望在我7月底離台前能做出詳細安排,後因故暫停,將具體事宜委託給了剛履系副主任新職的亞傑。亞傑的突然離去,讓後來者對辦好此事就有了一種使命感。到海對岸走走,是生者逝者都有的共同心願。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錦瑟華年誰與度

(追思會丁師母致詞)

林淑貞

感謝中央大學系友會為亞傑舉辦這場追思會。
感謝這段日子以來,各位師長、同仁、朋友、同學的協助,讓亞傑能夠無牽無掛地完這場最後的人生之旅。

亞傑,是一位很有福份的人,我代替他向大家致謝。感謝我的業師李瑞騰老師的幫忙,透過海基會與山東台辦的協助,讓我們迅速完成死亡公證及大體引回等事宜;感謝萬金川老師協助聯絡佛光系統,讓告別式、安厝骨灰事情圓滿;感謝王力堅老師這次陪我們遠赴山東辦理各種相關事宜。感謝楊祖漢主任從頭到尾發落事情,讓整個事情的環節更順暢而能功德圓滿。更要感謝從山東到台灣,一直默默協助我們的林安梧老師、致文老師、康珮老師、自平老師,以及在台灣協助我們的淑萍老師、宜文老師、慈恩老師。有些感動是無以名之的,文學院衛友賢院長、主任秘書、人事室張組長,九月十五日接引亞傑大體歸來,陪著我們誦經,全程參與,二十三日告別式,又在台北道場親送亞傑到安國寺,您們這種深情我們銘感於衷。

亞傑,是一位很有生命熱度的人,他熱心公務,積極參與各項公共事務,做為妻子,或有私心,不希望他太投入公務而忘了休息,但是,看到他孜孜矻矻勠力從公,還是會為他的熱誠而感動。

亞傑,關心同事,每一位生活在他週邊的同事們,他都非常的關心,關心岑老師的健康,常常帶老師看病拿藥,關心康來新老師的健康,關心湘美老師的健康,關心文翠老師的女兒免疫系統的問題,關心致文老師、宜文老師的婚姻,關心淑萍老師、自平老師、康珮老師、元皓老師、家煌老師的家庭生活。他也關心兩位大陸籍的老師:力堅老師、孫玫老師在台灣的適應情形,他關心生活在他週遭的同仁的家庭、生活,這些都是做為妻子的我,所能感受到的。

亞傑,關心學生,九十八級的畢業生,七八位同學到我們家舉辦聚會,相約將我們家當成大家的娘家,亞傑高興的笑的合不攏嘴,因為你們就是他最寶貝的學生、女兒與兒子,他關心每位女兒交男朋友,關心他們的婚姻。他也關心每一個兒子的升學、就業與人生的規畫。

亞傑,指導學生,向來不藏私,而且心疼碩專班的學生,白天教學,晚上上課,還要努力完成碩士論文,於是和學生們約定每個月月底與學生會談,犧牲自己的假日,就是希望學生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

亞傑,是一位好丈夫,我很有福份能與他成為結髮夫妻。我是個懦弱膽小的人,做事優柔寡斷,有他的肩膀當作依靠,有他溫柔的手牽引,是我最幸福的事。他每週固定陪我買菜,接送我上下班,接送賢賢補習。我天生是個疏懶的人,家裡的打掃工作,全部都是他一手包辦,在生活上,給我和賢賢很大的助力。每天晚餐後,固定陪我散步,每個假日,我們一定開車出遊,或爬山,或遊名勝,或品賞風景,或品茗月旦人物,或輕啜咖啡享受快意人生,這是我們最大的樂趣,他是我最心愛的伴侶,也是無話不聊的良師益友,從今以後,誰來陪我呢?

亞傑,也是一位好爸爸,對賢賢呵護有加,只要賢賢開口,總是順著他的意,予取予求,兩人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好兄弟。
     
亞傑,很榮幸能在中央與各位結緣,成為師生、成為同事,這是他一生最大的福份,在中央服務的歲月中,有同事相處之誼,有師生相處之誼,豐富了他的生活與生命,雖然,他提早交出了人生畢業證書,但是,我相信,我們會永遠記得他的生命熱度,溫暖我們,也讓我和賢賢有力量去面對漫長的人生,以及每一場壯闊的人生波浪。感謝每一位在場的師生,一同來表達我們的追思,送他最後一程,讓他無牽無掛,一路好走。

亞傑是我一生中最心愛的伴侶,謹以小詩,說出我對他的思念:


〈錦瑟華年誰與度〉

走進了生命的胡同
遠遠望見你的背影照亮
一路跟隨  如同春心盛開 
我用
錦瑟調出深情的音聲
呼喚你為我留駐

紅樓隔雨的冷漠
濡染出殘夢依稀
我必須以莊生的悠然  才能飛出
惘惘不甘似的心思

思念你 
是我永世的沈淪與劫灰
卻心甘情願 
在記憶的皺摺中
想你  思你  念你

因著你 
我願意承負
所有的  杜鵑泣啼  之後的  哀絕
所有的  明珠泛淚  之後的  怨絕
所有的  寒玉生煙  之後的  淒絕


〈夜吟應覺月光寒〉
    
敻遠無邊的天際中
想念的月光
透著清光在微吟,在輪動,在閃爍
而我仰望之姿,
遂刻鏤成一尊以無限讚嘆的木然與你遙遙相對

嫦娥夜吟,誰是款款的傾聽者
藍天碧海不可泅渡的孤寂
是不是注定要永生永世的隔雲海而相望
至少,河漢兩端的相思,是鵲橋可以搭建的
而我們無邊的孤寂
又是何人可為我們搭建鵲橋呢?

於是
在夜涼如水的浸潤中
沒有聆聽者的夜吟,
只好將一曲款款深情,
傾瀉成無限哀怨淒冷的流光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公告] 公祭與追思會之照片及影音


敬告各位:

丁老師公祭與校內師生追思會的照片及影音均已上傳至相簿,可由點選此公告右方的「相簿輪播」進入連結,或 點此 進入相簿點閱。(須先登入 Gmail 帳號)

追憶丁老師

(追思會追悼文)

胡華喻

還記得那是一個陽光和煦的下午,我接到梓倫的通知。
     剛開始只覺得十分錯愕、不明白,還有各種無法接受的情緒,甚至覺得有點憤怒:「搞什麼?怎麼會?現在是中秋節耶!」
     但,掛上電話,才開始湧現一股想哭的衝動。因為突然懂了,突然懂老師是再也見不到的了。
     期待了整整三年、大一就和梓倫約好要一起修的「清代學術史」;打算一開學就告訴老師「我現在正在點《左傳》喔」,想聽到老師因為這件意想不到的事而發出讚嘆;甚至,常常會想,等我們這屆畢業的那天,老師又會說些什麼幽默的話送我們出校門。雜七雜八的情緒一下子湧上心頭,但卻又一下子通通被斬斷,因為老師不在了,所有之前對於未來日子的構想,全部化為泡影了。
     仔細想想,我目前還算蠻幸運的,家裡人都還算安康,幾乎可說是個沒碰過什麼生離死別的人。所以在一年級的時候,得知班上一位男同學的父親過世,雖然當時與這位同學還沒什麼交情,但我仍痛哭了一場,當時只覺難過且恐懼,因為我無法想像沒有親人在身旁守護的日子。
     我一直覺得,老師是另一種除了家人外,與自己十分親近的人。尤其在中央、在中文系,我如今會跑會跳,那也是因為在小大一、小大二的時候,老師們牽著我的手,我才學會走路的。在我們這種想獨立,但事實上又沒有能力獨立的尷尬年紀,老師含蓄地給予我們大量地關懷和溫暖,丁老師就是這麼一個和學生親近的老師,且平易近人,甚至讓我們忘記了他是個老師的身分,而我也是在大二做國科會論文的時候,閱讀到其他學者的論文及學術評論,才發現原來這麼無距離與學生相處的丁丁老師原來是個大學者。
     丁老師也從不吝於給予學生讚美和鼓勵,雖然絕大部分的讚美和鼓勵都會讓我們相當不好意思。梓倫跟我各被丁老師起了一個綽號,叫「趙尚書」和「胡三禮」,且丁老師居然還會在上課點名時使用這兩個綽號,這一直讓我們覺得「萬分驚恐」,想我們也只不過在大一的時候選點《尚書》和《禮記》,就被老師冠上這種稱號。但也是因為這樣,我跟梓倫亦時常以這兩個綽號互相勉勵,既然被老師如此地高估,自然會希望有朝一日能擁有與這個綽號相匹的能力。
      大二、大三的時候,因為老師「半強迫」式的好意,我跟梓倫被老師點名加入「經學論壇」。 丁老師一直都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想我們也才進大學一、兩年,對經典也根本還沒有什麼好的分析能力,但老師總是完整地聽完我們冗長、瑣碎,有時甚至不知所云的報告,然後針對我們閱讀過後還不了解的地方,進行講解及補充。
     人似乎是會一直不斷地尋找歸屬感,「經學論壇」不僅僅是一個讀書會,更是屬於我們這一群人的一個溫馨的連結。因為加入了這個論壇,我跟梓倫及其他學長姐熟識,諸如沈政威學長、婕妤學姊、郁陵學姐、詠郡學姊,還有我們班的建霖兄。丁老師一直很擅長扮演一種號招的角色,能讓我們在彼此砥礪的同時,又感覺到一種與親人們相處的放鬆。(老師一直夢想能在人不多的課堂上擺一台咖啡機,然後人手一杯咖啡聊學術,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老師總是在每次聚會時,都會請婕妤學姐代訂松果的咖啡)
     老師也一直是一個對學術充滿熱忱的人,並且努力將這份熱忱傳遞給學生。在他的面前談論一些想法,例如大專生國科會計劃、教學成果發表論文、大學部學生論文發表的題目與研究方向,雖然學生好像通常都會有一個缺點,就是老喜歡天馬行空地講一些大範圍、大架構的想法,但卻總是不曾掂量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解決。即便如此,在丁老師面前卻常常越講越勇敢,現在想起來,當初在老師的研究室裡講的根本就是一些遙遠的夢想,但丁老師總是以十分認真的態度聽完我們的「大話」,甚至認真地建議我們可以去閱讀的書籍資料,及思路調整的方向。丁老師不只給予學生關懷,也給予學生向前衝的勇氣。
     細細地回想與丁老師相處的過往,發現留存在腦中的盡是一些快樂的回憶。丁老師是一個很幽默、開朗的人,也總是以如此開朗、快樂的情緒,去感染周遭的每一個人。
     在接到電話之後,收拾了一陣子情緒,然後,開始思考一個問題:要怎麼去紀念一個人呢?
     雖然老師已無法看著我們畢業,也無法分享我們的成長點滴,但老師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身為一個大學部的學生,雖然還沒有能力去做老師的紀念專輯之類實質的東西,雖然能做的還是只有繼續努力成為一個好學生,不管老師在天上是否能看得見,若老師還在,我相信這將會是老師所樂見的。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弔念敬愛的亞傑老師

(追思會追悼文)

張佩瑜

     能和老師結下師生緣份是如此幸運、幸福又驕傲的一件事!
     民國93年,老師和我進入中央;老師在碩專班開的第一門課─近代思想專題研究,我也選修了。課堂上的您,學識豐富,引領我們鑽研學術的殿堂;課堂下的您,熱情開朗,啟發我們追尋生命的價值。
     身為在職生,周旋於職場、家庭與學業,難免會有無法兼顧各方面的情形,以致課堂上的報告準備不盡完善,您從未不悅,總是面帶微笑的說著:「沒有關係」,又以自身的經驗體諒我們、鼓勵我們,讓我們得以擁有繼續前進的動力。
     老師的無私,是碩專班學生最為感念的。在和老師討論論文研究架構之時,您不會要求我們全心以論文為重,遇上重大抉擇時刻,舉凡教師甄試、結婚生子,亦鼓勵我們先以人生大事為重,再來完成學業。如果論文出現瓶頸,您必定馬上放下自己手邊的事,陪著我們找出癥結所在,直到問題解決。您對學生的付出,永遠超過預期,如此貼心的關照我們,令我們畢生難忘。
     我們和老師相處的方式:亦師亦友。和老師聊天的話題,包羅萬象:從學術的談古論今、到社會的百態眾生,乃至子女的教養問題,還有各地的佳餚美食。老師您既是我們知無不言的經師,更是言無不盡的人師。您的諄諄教誨,我們會永銘於心,並常懷感恩的心,回憶和您相處的快樂時光。
     感謝中央大學中文系延攬如此優秀的老師,讓我們既幸運又驕傲得以成為老師的門生;感謝師母的寬容,因為我們,老師經常得放下假日與家人相聚的時光,和學生會面討論;最後感謝致文老師的體貼,讓碩專班的學生有此機會表達對老師無盡的感謝與深深的思念。

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如果有下輩子,我要再當一次您的導生

(追思會追悼文)

吳依芳

        亞傑老師對98級的同學而言,是大學生活的重心,除了大一的古籍閱讀、國學導讀外,我們何其幸運地能夠讓亞傑老師當我們的導師。
        還記得剛進大一時,亞傑老師和自平老師坐在台前,看著不苟言笑的亞傑老師,我心裡想著「這老師一定不好惹」,怎知和老師的師生緣,一結就是六年。對剛進大學的我們來說,古籍閱讀和國學導讀其實還蠻枯燥乏味的,尤其是午後的時光總是令人昏昏欲睡,但我們卻都很期待上亞傑老師的課,不是期待課本裡的內容,而是亞傑老師風趣幽默的言談,老師總是把「我大清帝國的子民」、「真衰」掛在嘴邊,或是在課堂上跟我們開玩笑,老師的平易近人,讓他身邊總是有一群學生圍著他談天說笑。
        雖然他的導生總是會抱怨老師都偷懶,每次導聚不是吃松苑就是校園cafe,最遠也不過是校門口的友竹居,但大家還是很喜歡和亞傑老師一起吃飯,私底下的亞傑老師和我們更像朋友,聊課業、聊生活、聊感情,雖然老師老是說「中央無美女」來調侃我們,卻還是樂此不疲的挖學生的感情八卦,也許老師心裡還是認為我們是他最優質的學生吧?而友竹居的火鍋湯更是老師的最愛,每次吃飯時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解決盤裡的東西,連吃飯速度很快的我也為之汗顏。
        畢業前的導聚,老師改變了導聚方式,讓大家三三兩兩地帶著便當去他的研究室,也更拉近了我們跟老師之間的距離,老師的研究室也成為課餘閒暇之時我們最愛去突襲的空間,老師手上的導生名單,總是記滿了我們導聚時聊天的內容,那張泛黃的導生名單,至今還貼在老師的研究室牆上。
        我想對98級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兩年前為了亞傑老師的眼淚而拍紀念影片的瘋狂舉動。大家聽說撥穗那天,亞傑老師為了忍住離別的眼淚,撥穗完立刻躲回研究室,就是不忍看到學生們紅了的鼻頭、濕了的眼眶,於是便發起了拍影片送給老師的念頭,企圖騙取老師的男兒淚,沒想到老師不但沒哭,還笑得很開心,但老師看著影片專注感動的神情,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心裡。
        進了中央的研究所,和老師的互動更密切了,除了當了老師的點書助理,也和老師一起跑了兩岸三地的研討會。每次進到老師研究室,裡頭總是煙霧瀰漫,而我也不忘調侃老師:「又抽菸了齁?」討厭菸味是其次,但心裡其實更希望老師能少抽點菸,才能陪我們久一點,雖然老師總是會不好意思地趕緊把窗戶打開,但過沒多久又吞雲吐霧起來。在談完工作正事之後,老師總是會轉頭看向身後的導生名單,問問大家的近況,那個誰誰誰在哪裡工作?誰誰誰結婚了沒?當我答不出來的時候,總會慫恿老師去申請一個Facebook帳號,如果老師出現在Facebook上,想必會引起一陣騷動吧?或是問問我的論文進度,希望我寫論文的時候圖多放一點,文字少一點,這樣才有看頭,而我也總是說寫完一定送一本給老師。
        和老師一起跑兩岸三地研討會,則是我最深刻的回憶。在籌備會議上,亞傑老師不但用嘴型暗示我加入他的總務組,還向在場所有老師聲明不准和他搶,讓我哭笑不得,但在亞傑老師手下做事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擁有充分的信任、沒有太多的束縛,在籌備期間,老師總是害怕我背負了太多的壓力,而自己攬了許多工作,為我擋下很多事情,我們都擔心彼此累垮,拼命地想為對方多分擔一點事務,老師有幾次甚至還直接到碩班研究室找我,引起不小的騷動。
        轉眼間,又是兩年,今年的暑假期間,因為點書的事務也常跟亞傑老師有所接觸,我以為雖然我即將卸任點書助理的職位,但我們還是會一起吃飯,像父女、朋友般地聊天、調侃對方。但沒想到我們的師生之情卻在此時戛然而止,聽到老師逝世山東的噩耗,點開電腦視窗時,老師去山東前寄來的E-mail突然毫無預警地出現在眼前,信裡您說您星期一就回來了,要我一同參與開學之後的點書會議,我依約出席了,但您卻食言了,不是說好要看我的論文嗎?不是說好等我畢業要繼續當您的助理嗎?但我再也聽不到您調侃我的話語,再也沒人看著牆上那張導生名單,一個個問我大家的近況,再也無法和您一起去友竹居,比誰吃飯吃得快。原本以為您可以一直健康的活著,看到我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結婚生子,沒想到您卻這麼早就離開人世,我還有太多的話想跟您說,老師,如果可以,我願意當您一輩子的小助理;如果有下輩子,我要再當一次您的導生。

斯人獨向尼山行──追念亞傑老師

(告別式追悼詞)

孫致文

  九月九日下午三點多,看著躺在山東泗水醫院急診室的亞傑老師,我直覺地喚著:「學長、學長,醒來啊!」但他終究沉沉睡去。在楊自平老師誦唸的佛號聲中,我的學長、大家敬愛的亞傑老師,安詳的睡去。
  夫人和丁大哥命我在這莊嚴的道場,向各位簡述亞傑老師的生平。然而,今日聚集在此的,或為老師的至親,或為老師的師長;或為老師的故舊,或為老師的門生。亞傑老師的音容神態,早已烙印在我們的心田,不須刻意回想,便鮮明地在腦海中浮現,又何須由我一一細數?
  或許是因為,在學術的領域裡,我和亞傑老師曾一同為探索經學思想併肩奮鬥;我的成就雖不及亞傑老師,卻頗能理解他的苦心孤詣。或許是因為,在中央大學的校園裡,我們兩人的研究室門戶相望;我埋首書堆的時間雖不及亞傑老師,卻最直接觀察他與學生的互動,並大略了解他的為人與風範。又或許是因為,我們同住新竹,平日往來密切,我和亞傑老師早就情同親人,深知他對家人深切的關愛。更或許是因為,在他辭世的當天,我竟還有機會聽他談笑風生,能在最後一刻為他整衣梳髮。正因為有這種種殊勝因緣,我才接受夫人和丁大哥之命,勇敢地站在各位面前,述說我所認識的亞傑學長。
  在學術的領域中,亞傑老師不但是一位勤勉的經學研究者,更是積極的學術推廣者。自從他就讀淡江大學學士班、中央大學碩士班、東吳大學博士班,多年來他撰寫了數十篇經學研究論文、出版了四本研究專著,更在校內、校外積極推動經典研讀。當他還在元培技術學院任教時,便籌組了跨校研讀會。在他的召集下,我們共同研讀了《朱子語類》、《四庫全書總目》、《文史通義》等經典著作。每月一次的研讀會,在他去世的一週前,正好屆滿十年。到中央大學任教之後,他用心推動大學部學生古籍點讀的制度,並利用夜間帶領大學部學生研讀《經學歷史》、《中國社會史》等中外名著。他耐心地探索典籍中的文句,更熱心地和朋友、學生們討論各類疑難議題。我總覺得他的內心有源源不絕的學術動力,不料今後卻再無法聽到他課堂中滔滔不絕的言談。
  在寬廣的校園中,總看他微笑揮動右手,親切地回應學生們熱情的招呼。學生總愛親暱地喊他「丁丁」,說他有「父親的感覺」。從研究室裡,經常傳來他和學生的談笑聲;我常被吸引而敲門加入,聽他體貼關切著學生的日常生活、課業問題,甚至愛情與婚姻。平日為研究、校務忙碌,週六、日卻也未必得閒;常見他利用假日,與指導的研究生在文學院休息區討論學位論文。夜深時,他常是一支菸、一杯咖啡,在研究室逐字逐句批改學生的作業或論文。正因為他投注了如此多的心力在學生身上,無論在學或已畢業,學生們總不忘記到他研究室串門子,聽他暢談古今、聽他指點迷津。我總以為今年中秋節、教師節,又將一如以往,看他接待絡繹不絕的學生;不料我們卻只能在這道場中,一同懷想他的音容。
  在與亞傑老師一家人同遊的旅途中,總羨慕他和夫人淑貞老師鶼鰈情深,羨慕他和公子修賢情同兄弟。在他的心中,家人自然佔居最重要的地位。常聽他說起,每逢年節,總要和老夫人、兄長弟妹團聚,享受天倫之樂。常聽他說起,假日總和夫人外出健行,或驅車親近自然山水。每年寒暑假,他也總要安排和家人出國旅行。在各地的見聞,不但成為他和我們這些朋友聊天的話題,他行走各地拍下的照片,也經常成為他課堂中的輔助教材。我有幸曾和他們一家人同遊日本京都,更與他多次同赴中國大陸參加學術會議。總以為這次山東的行程,會成為他課堂中宣揚儒學最好的教材;不料這次他卻走得太遠,他將山東之行,當作我們生命課程的教材。
  在孔子出生地山東尼山,亞傑老師帶領中大九位師生出席第一屆「兩岸四地中華文化博士論壇」。九月九日清晨,他面對孔子塑像站立,參加了主辦單位規畫的《論語》晨讀。那天中午,他和我們在餐桌上暢談會議心得,也多次和我們談起日後接辦此一論壇的規畫。午餐後,他興致高昂地問餐廳服務小姐:「從這裡走路到孔子出生地點有多遠?」總以為,隔天我們便可以一同登上尼山、朝拜孔子出生聖地;不料,一小時後卻從醫師口中聽到惡耗。同行的師生都在問:「難道亞傑老師獨自去朝拜他最崇敬的聖人孔子了嗎?」
  或許是吧!經歷人世的五十二年間,亞傑老師在家庭中孝順、慈愛,在校園中認真、盡責,在學術界勤奮、精進;他的言行,無不致力於體現儒家之道。此次長途跋涉所到的尼山,竟成為他流連忘返的地方。然而,他並沒有離我們太遠;親人、朋友、學生,都將永遠記得他。「任重道遠」,或許他真的累了。「亞傑老師,學長,您辛苦了!」
民國一百年九月廿三日

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公告] 訃聞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丁亞傑教授不幸於一百年九月九日因心臟病發逝世於山東,享年五十二歲。中文系系師生同感哀悼,協助家屬治喪。
謹訂九月廿三日(週五)上午十時於佛光山台北道場舉辦告別式。
本系另於九月廿五日(週日)上午十時於文學院大講堂舉辦師生追思會。

訃聞PDF檔案瀏覽:請點此
(如需下載,請點選左上角「檔案」→「下載原始檔案」即可。)

※佛光山台北道場交通方式:點此


※關於告別式花籃:為統一式場布置,如需奉花,請於100年9月22日(星期四)上午10點前,聯絡永春花苑吳美瑤小姐,0933-059368。感謝!


〈斯人雖遠行 遺留光與熱〉

圖書館館員 宋瓊玲


     9月15日上午前去國鼎分館,遇見昔日同仁楊先生,從楊生生口中得知有位文學院的老師因赴大陸山東參與會議,不幸因心臟病在異鄉往生。因不確定是那位文學院老師,所以當時心中並無太多情續與感覺。未料,回到辦公室後,從同仁口中,才知道那位老師,就是我們熟悉的丁亞傑老師。聽聞惡耗,心中滿是錯愕,丁老師親切的面貌如現眼前,頃時,情緒悲傷更交雜許多許多的遺憾與不捨…。

  丁老師享年五十二歲,甫升副教授,在他陸續完成階段式任務,開始展開豐收成果時,在山東,孔子的故鄉,猶蒙老夫子召喚,讓他在此生功成身退,以其精采的生命教育,帶給師生與親友們無限感傷與追思。

     我雖未上過丁老師的課,但因老師曾任校史組的組長,在圖書館內曾與老師一同參與過數次聚會,在丁老師96年卸任校史組組長一職後,仍常見丁老師來館借還書,可見其勠力學術之功。因著同事之誼,得知丁老師將於九月廿三日於佛光山台北道場舉辦告別式之消息後,心中就決定要送老師最後一程。

     當日的告別式,師生前往逾百餘人,場面莊嚴而榮重。在經文祝禱及法師誦讀星雲大師開示文後,由丁老師獨子代表家人致追悼詞,誠懇的情感流露對父親的無限感念,聽聞者無不動容。接著由其兄-丁人傑先生及中大中文系孫致文老師致追悼詞,言談間讓我們對丁老師有了更深的瞭解與景仰。

  雖有英才早逝之憾,但無常經云: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變衰,強力病所侵,無能免斯者。丁老師,你辛勤耕耘一生,以五十二載光陰走完短暫的生命旅程,但你留下的光和熱,郤足以提醒我們,要掌握生命的價值,學習無私的付出。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記敬愛的亞傑學長一二事〉

中文系 李淑萍


  事情發生一星期,我始終無法相信這個遠從山東傳來的訊息。想著您和淑貞學姐,想著六月底我們才一起快樂出遊……。直到9/15,您自陸返臺,我去看您。看您躺在那兒,安詳的容顏,彷彿睡著了般,這才說服自己去接受這個事實。

  如今,遺憾已然是個不變的事實,我靜靜徵集著您的照片,徵集著學生朋友們對您的思念,也召集了您的導生和研究生,打點著追思會的籌畫工作。過程雖紛紛擾擾,但我只想靜靜地為您辦好這一場追思會,讓淑貞學姐了解您是多麼受學生愛戴,讓修賢知道他有一個多麼了不起的父親,讓您知道大家是多麼捨不得您……。當然,更希望您的身影能永遠留存在每一個師友學生的心目中……

  雖然您比我晚進中大,但我始終以學長相稱。一來您年長於我,再者,您一直給我如兄長般的親切。就如網路上眾多學生的追悼與懷念,幽默風趣是您的人格特質;口無遮欄的言語表達,更是您率性的表現。前幾年,您曾當著我的面嗆說:「妳這個台南來的,肯定是民進黨的……」我也曾譏笑您是個無聊的「深藍」分子,而當你在批評現任執政者的無能沒魄力時,我才知道,原來您所展現的是知識分子對國家社會的關懷,是真正關心時事,就事論事,而非僅藍綠意氣之爭。

  大家都嚷著公共事務分配不均,但您的使命感太強,許多人不願承擔的事,您都接下來了。還記得去年十月,我在徵求百年校史計畫主持人時,網頁公告了一兩個月,校內沒有任何老師願意承接。只有您對我伸出援手,接下這個大家避之惟恐不及的苦差事,也幫我解決行政工作上的任務。直到上學期末,才知道您又接了系上副主任一職。唉!這就是您的使命感,沒人吭聲,您就挺身而出……

  回想起校史工作討論時,您知道我嫌棄您滿室煙味,總會主動提議移駕我研究室談。每次見了面,您總愛開玩笑地對我說:「咳~大人!卑職來跟您報告啦!」習慣您作風的我也不忘微笑回說:「老大哥!您這樣說,我是不是該跪下來跟您磕頭?」後來,我因故要離開校友組,帶著歉意去向您說明原因時,雖然您作勢打我,口中咒罵著:「妳這個沒良心的,把我拖下海,自己卻落跑……」但您隨即又開口安慰我,說:「哎呀!沒關係啦!我了解妳的難處。」這是外表看似粗線條,實則善體人意的您。

  近來看到好多學生對您的追憶,我不願去回顧哀傷,只想要把最美好的記憶留下來。就如同淑貞學姊說的「一切都是殊勝因緣」,如今您離苦得樂,覓得一處安息之地。學妹我持念佛號,祝願您卸下所有凡世俗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師友留言] 中央大學戲曲所碩士班 毛安琪

給最親愛的丁亞傑老師: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因為學校工作的事情我與丁老師有一段很長時間的合作關係,雖然我不曾坐在課堂上聆聽丁老師的課程,但從一起合作之後,開始漸漸和老師變得像朋友一樣熟悉,工作時間裡不管我遇到甚麼障礙或是困難,他永遠第一個站出來幫助我,不曾對我苛責。為了學校的工作,即使我下了班回到家已經晚上八九點了,老師一收到我回覆的信件,一定會趕緊打電話給我,談工作內容,但更多的時候我想我接到的是一通關心又溫暖的電話,又如果我在上班沒接到老師電話,老師也會留言給我,交代工作之外,老師還總是客氣的對我說謝謝,給我鼓勵和加油!也會在學校碰面時詢問我學校課業還忙的過來嗎? 這些看似平凡無奇的問候,這些小溫暖,累積起來是我對老師深深的感謝與無限的懷念。
  真的很抱歉,老是少一根筋的我,很緩慢的才發現老師已經逝世,起初還不敢相信......直到上了系辦網頁,才確信老師真的不在了.....老師真的很謝謝您,雖然我根本算不上是您的學生,但是您卻對我那麼好,那麼親切,那麼寬容,謝謝您讓我在錯誤中學習,謝謝您私下傳授我待人處事的道理,我想這將是我一輩子都要學習的課題。謝謝您那麼好,讓我那麼懷念您,讓我發自內心的感到不捨您的離去,人在美國的我沒有辦法趕回去參加您的公祭,回去臺灣之後我一定會去看看您,希望已經在天堂的您能收到我這封充滿感謝與懷念的信。謝謝您的美好,我將會永遠懷念您,丁亞傑老師將會永遠活在我們大家的心中。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憶師〉

98級林彥廷


把心中哀傷用文字表出——
       我有時認為這近乎罪愆;
       因為文字也宛若大自然,
      對内裡的靈魂半遮半露。
      但對不平静的心靈和腦,
       有節律的詩句有個用途,
       這哀哀勞作使痛苦麻木——
      雖然機械却可充麻醉药。
      我要把文字當喪服裹上,
       一如以粗布的衣裳御寒;
       但巨大的悲痛也在裡面,
      便僅僅顯出個依稀模样。
                                                 尤利西斯悼念集五

悲傷怎麼能夠寫出?當寫出悲傷的時候,那還叫悲傷嗎?

因此
我拒絕談論任何關於您的離開,不回應任何相關的訊息,不哀天動地的哭嚎
因為我自私的認為
只要生活一切保持原樣,那就可以當做甚麼事情都沒發生過,

所以
我厭惡大家
我討厭大家互相加油打氣
妳們為什麼要一直破壞我的世界呢?
只要我不去主動找老師,不踏入那間 曾經跟老師一起抽菸一起聊天的研究室
那就只是 我沒去找老師,是我忘恩負義,
老師並沒有離開

是的
我就是如此的像小孩子,
在您的淵博學識 雄偉氣度面前,
就算已經出了社會,我一樣視自己為,當初大一那躺在桌上打瞌睡的小夥子

但,
要是一直裝作沒這回事
就沒辦法,
再您人生的最後一段路 寫些東西來陪伴您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猶不可期;況乎天理之冥漠,又安可得而推?
惟公生有聞於當時,死有傳於後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祭歐陽文忠公文>
以前交作業的時候
您常常稱讚我,寫的報告 很有自己的見地,很出色
但其實我都是前一天晚上 隨隨便便趕出來的
為什麼會很有自己的風格?
因為我一直拖一直拖
根本來不及像別的同學一樣,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引經據典
只好自己悶著頭亂寫

沒想到
這次寫給您的文章,最後一次 可以算是交給您的作業
也是在下班以後
寂靜的深夜,一邊看著,在中文系的生活點滴照片,一邊胡亂提筆寫的
哀傷的話
我實在不會說,
這種場面
我真的很討厭

如果老師收的到的話,
就把我這篇作業當掉吧
因為
我根本,就不想寫這篇文章給您

〈敬悼丁亞傑教授〉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顏炳罡


  與丁亞傑教授相識不足兩天,他如同天外飛來的過客,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卻成為自己永恆的記憶。也許人的相識、相遇、相知,不取決於時間的久暫,有些人與他相識幾十年甚至一起工作數十年,卻仍然陌生,有些人也許只有匆匆一面之緣,但你會讚歎他、敬佩他,永遠不會忘記他,丁教授對於我就屬於後者。
  初遇丁教授,感到他是位典型的溫溫君子,說話慢調斯理,做事不慌不忙,謙遜、低調,然而內心深處確有著火一樣熱情,對人、對同事、對學生、對朋友,體貼、關心備至。無論誰遇見他,都會從內心裏敬佩他、喜歡他。9月7日下午,我在山東大學的學人大廈前,恭候出席兩岸四地中華文化博士論壇的臺灣師友們的到來,在眾多的人臺灣師友中,有人向我介紹丁亞傑教授,這是與他相識的開始。
  從中央大學師生對丁亞傑教授去世的反映,我們見到丁教授的人格的力量和在師友中的影響,此時,也許我明白了,為什麼丁教授一直與中央大學的師生一起用餐了。
  丁教授是經學家。對春秋經傳乃至對晚清經學都有獨到的研究,作為學術生涯,他已處於事業的鼎盛時期,未來的路還很長很長,生命的突然中止,給人一種“出師未捷身先死”悲壯與淒涼!作為經師,他將自己的靈魂歸宿選擇了尼山,選擇孔子的出生地,自然會讓人產生聯想。丁教授走了,永遠地走了,人們不會忘記他,尼山會記住他。他的治學精神,他謙和而溫潤的人格,他對學生的愛,將永存人們的心底。
  丁亞傑教授永垂不朽!

〈殘缺的月光〉

劉元娜


敬愛的老師:
  據說今年中秋的月亮特別圓,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這明月下開心的烤肉團圓,但對我們來說,卻覺得那是最殘缺的月光,因為您離開了我們。
  
  記得上回見面,還提到去年我們熱切的想在中秋到您府上拜訪,但寄給您的信件卻被系統當成垃圾郵件過濾掉了,直到後來請老師轉達,才知道您沒看到信,我們直說之後有機會一定要找老師您烤肉,現在想來,為什麼總要等之後呢?我們都有您的電話,卻始終沒有按下通話鍵。如果撥出電話,您一定會在電話那頭,發出一慣的爽朗大笑。
  
  老師,您不知不知道,我們離鄉求學,如果除了課業之外還舉辦其他的活動,是很少時間能回家的,見到父母的機會也少,但是因為有您當我們的導師,時常關心我們,待我們亦師亦父亦友,所以中央校園能夠像是另一個家。直到現在,在您辦公室導聚的畫面還是記憶鮮明,吃著便當,聊聊系上八卦,我們總是跟您抱怨點書不該有份量驚人的史記,您總是笑說我們這群嘰哩呱啦的女孩怎麼還是單身,直到畢業後再見面,您仍十分關心這個問題,只是問題升等,改問我們結婚了沒。雖然總是開玩笑的語氣,但我們知道,您一定是為我們擔心,希望我們早日有好歸宿。老師,我們不怕找不到歸宿,只是往後卻少了您的祝福。
  
  老師,您現在走的那條路,長不長?累不累呢?接到您在山東逝世的消息後,腦袋一片空白,等過回神,想到您一個人在異鄉,在那當下一定非常孤單,就忍不住抽抽噎噎的哭了起來。前不久您才在我們眼前談笑風生,大家為您得來不易的升等開心,並說好回新竹要再見面,到時再讓我們請您吃大餐的阿……
  
  老師,您在那兒,是不是和您神交以久的清代學者相談甚歡呢?即使我們不捨,是不是也得讓您走了?
  
  好希望能再和您說一會話,聽聽您熟悉的爽朗笑聲。

〈親愛的丁老師〉

98級翁千惠


親愛的老師:

    我很想您,想念您爽朗的笑聲,想念您詼諧的言談,想念那些在您辦公室導聚混雜著淡淡菸味的時光。

    回到中央,最想見的老師就是您和孫老師。丁老師您就像我們的爸爸一樣,關心我們的一切,隨時掌握我們的最新八卦。每次跟您聊天,總是非常開心,天南地北什麼都能聊,大家都忍不住抖出自己的最新動態,甚至是感情狀況讓您FOLLOW一下。

    你總是愛開我玩笑。撥穗典禮上,您俏皮地略過我,走至下一位同學的前面,假裝沒要幫我撥穗,然後又走回來笑著對我說:「你也要畢業啦?」。您就是這樣子,讓我們都好愛您。

    去年中秋節的時候,我們還偷偷計畫要去您家找您烤肉,順便見見美麗的師母和您帥氣的兒子;我甚至還想著如果有天結婚的話,一定要請您來參加我的婚禮(這也是咻、翁仔、牧羊和我們班很多人的願望之一:請老師您來參加我們的婚禮!)。還有好多事想與您分享……。
   
    老師,您好嗎?
   
    我們會好好地,努力的在各個角落,發光發熱來榮耀您。